第一对儿藏品----竹制“三兽”九星一对儿。。。
玳瑁大盖(这么厚的玳瑁应该属珍品了)
象牙的小崽。。
玳瑁镂空花底。。
牛骨的哨把。。
同好。。大家鉴赏。。。。。
老北京人都有这样的记忆,随着鸽子在天空中盘旋,一阵悠扬的哨音就会响起。那声音忽高忽低,亦长亦短,从湛蓝宁静的天空中传来。近日,鸽哨这个已经属于记忆中的声音再次响起。北京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第四批非遗名录的申报工作。在此之前,东城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率先出炉,北京鸽哨等16个传统手工艺项目登记在册。北京鸽哨制作技艺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。
“想当年,但凡是玩儿鸽子的就会做鸽哨。”北京鸽哨制作技艺“永”字鸽哨的传人何永江说。何永江从各式各样的鸽哨中,拿起了一个用荔枝壳做成的,递给了笔者。薄薄的荔枝壳镶上哨嘴,轻轻一吹,声音还挺响亮。在第四批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,他传承的“永”字鸽哨和田家鸽哨共同位列其中。
从前北京做鸽哨的名家,都要在做好的鸽哨上刻上印记,如“惠”、“永”、“兴”、“铭”、“忠”等,就像现在的品牌一样,一代代传下来。就是这个当年谁都会做的玩意儿,如今也面临着失传。东城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魏瑞峰介绍,鸽哨是传统的手工制作,有它发展的限制。纯手工技艺、口口相传而来,需要传承人极高的悟性。
养鸽子的范围缩小,本来收益极低的鸽哨手工艺传人纷纷改行。而在东城乃至北京,越来越多这样有意思的民间手工艺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况。
鸽哨,并非是个例。宫廷玉雕、绢人、北京沙燕、“葡萄常”……放眼望去,在东城辖区内,这些民间手工艺项目星罗密布,占到了北京市非遗项目的三分之一。
原来,随着清朝逐步走向衰败,皇家专门制造珍奇异宝造办处的手工艺人也只得“飞落民间”,逐渐安家落户在崇文门外东花市一带,这也让花市一带演变成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。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好看是挺好看,不过那么大什么鸽子能带得动啊!